史都对这件事的评说定为欧阳修“露章劾”狄青,是忠君误国,实在欧阳修是在背黑锅。
宋代一直忌讳武臣,历代皇帝都看重兵权究竟掌握在谁手里。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上台,不就是因为他手握兵权,在“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”才当上皇帝的,于是,一上台便对军事制度进行重大改革,把天下的兵力都集中到京师,称“禁军”,把军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中,以至让“各地方镇都自知兵力远不是京师的对手,谁也不敢再有异心了。”即使要外派士兵,也是二年一轮换或三年一轮换。家属均留京师,实质上是在充当着人质。军官提升,必须离开原部。即所谓“师无常帅,帅无常师。”“将不得专其兵。”因而形成“兵不识将,将不识兵”的普遍现象。
此后历代皇帝,亦是兵革不息,渐渐确立了“偃武修文”国策,形成“以文驭武”的局面。《范太史集》言:“祖宗制兵之法,天下之兵本于枢密,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,京师之兵总于三帅,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,上下相维,不得专制,此所以三百年无兵变也”,因此,北宋武将始终处在被限制、被疑惧的“偃”、“轻”、“抑”的地位,狄青自然也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