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,四处流浪,只求能有口饭吃,苟全性命而已。又因为受尽了颠沛与欺凌,对别人给的恩惠格外感念。一旦被某个头领收为义子,大多会誓死效忠。后人评价元末头领广收义子,是“以为将帅之储备,或为监军。皆看中其忠诚度”。
认干爹、收义子在中国传统社会里,是很普遍的现象。实际上是将没有血亲关系的人用“拟血亲化”、“准血亲化”的方式固定下来。比如说过去农村里,两家人相处很好,那做好朋友不是很好吗?不行,朋友关系太不靠谱了,总觉得不太牢固。要么就对个娃娃亲,你家闺女许配我家小子。如果双方没有条件结成儿女亲家,怎么办?那就认干亲吧,你家孩子叫我干爹,两家就有了虚拟的血亲关系。——好像不这样做的话,那种投缘的好朋友关系就会不稳定,叫人放心不下。
朱元璋广收义子便是这个道理。让那些被收养的孤儿,为自己卖命,光给他们恩惠还不够,必须有父子的名分。——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让外甥都改姓朱,按着朱家辈分起名“朱文忠”。这外甥本来就够亲的呀,外甥半个儿呀。可是外甥毕竟是外姓人,让他成为义子,不是显得更亲密吗?——沐英、何文辉原来叫朱文英、朱文辉,大明建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