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,从万历中期开始,朝政日益懈怠,大臣的奏疏常被“留中”,即搁在宫中不加处理,三十多年不上朝听取大臣意见,缺了官也不补,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长官尚书、侍郎只剩下四五个,等待补缺的官员齐集京城,丧失经济来源,连正常的饮食都接济不上。同时,万历皇帝贪财的毛病越来越厉害,派了太监到全国各地收税开矿,四处骚扰,国家无法维持正常的经济、利会秩序。
万历帝非常宠爱郑贵妃,爱屋及乌,也特别宠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询。本来这是个人私事,但皇帝的偏爱则发展成为令朝廷上下不安的大问题,即所谓的“国本”之争。因为郑贵妃之子不是长子,按照传统儒家伦理规范,册立太子应遵循立长或立嫡的原则,也就是说长子或正妻所生之子才有资格被立为太子。
神宗没有嫡子他的长子朱常洛为恭妃工氏所生,一直受冷遇。万历皇帝采取拖延的方法迟迟不册立太子,他表示要把三个儿子同日封王,以示自己一视同仁。山于廷臣的一再抗议,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卜月,朱常洛才得以正式册立为太子,朱常淘同日封为福王。到万历四十三年(16巧)五月,发生挺击案,挺击的目标直接对准太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