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鋹(943~980年),五代时南汉国君。公元958~971年在位。南汉中宗刘晟之子。原名继兴。即位后,委国政与宦官龚澄枢和才人卢琼仙等。不信士人,欲用者先加阉割。生活荒淫,赋敛苛重。大宝十四年(971年),宋兵进迫,降宋,送至开封,被封为恩赦侯。
(南汉:五代时十国之一。曾称大越国。刘隐、刘岩兄弟所建。都广州番禺[今广东广州],称兴王府;盛时疆域有六十州,约为今广东、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。历五主,共六十七年。)
五代十国时,南汉国王刘晟吃丹药丧命。其子刘铱嗣位,刘铱即位之后,易名为刘鋹。
刘鋹性情昏懦,以卢琼仙、黄琼芝为侍中,参决政事。他非常信任宦官龚澄枢,国家大政皆由龚澄枢指示可否。最令人不解的是:凡群臣有才能的,或者读书的士子中了进士、状元,皆要先阉割了,然后进用。即便是和尚道士,刘鋹想与其谈禅论道,也要先阉割了再说。在刘鋹认为,百官们有家有室,有妻儿老小,肯定不能对皇上尽忠。有些趋炎附势的人,居然自己割了阳具,以求进用。于是南汉几乎成为阉人之国。时人称未受阉割之刑的人为门外人,而称已阉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