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最后垂死挣扎曾经两次变法。试图通过变法维新,挽救大清王朝的危亡局势。第一次戊戌变法在1888年,仅仅维持103天,六君子喋血菜市口;百日维新被血祭,变法以失败告终。第二次是在1905年,在慈僖太后主持下变法,其中原先戊戌变法提出来的废除科举制度被彻底执行。废八股科举,得罪了天下所有一辈子寒窗苦读的读书人,数不清的读书人因此自杀寻死,出身科场的读书人无一不切齿痛恨。科举制度是清朝入关之后为笼络汉族读书人的选择,甚至还规定进士前三甲一定出自汉族书生,因此巩固了王朝的统治,很多读书人为了求得功名,也就此放下了民族之争。如今既然杜绝仕途出身之路,满汉之分的老帐又开始清算起来,清王朝的统治越发摇摇欲坠。科举制度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招贤纳士,而是给普通大众构筑了一条通往上层官僚阶层的通道,虽然成功的几率很小。但毕竟多数人不甘心平庸一世,尤其是那些自觉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。对于统治者来说,这股力量如果运用的好,可为我所用,比如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等,假如运用不好,则是危害统治秩序的潜在力量;比如黄巢、洪秀全和孙文。黄巢一个落第举子居然攻陷京师长安,差一点颠覆了唐朝的社稷。唐朝在他的打击下加快了灭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