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酷吏,多半是廉吏,即老百姓所说的清官。司马迁酷吏传所列人物,张汤、杜周之流,治官治民严苛无比,杀人如麻,但就是一个小钱也不贪。张汤位列三公,属于帝国最大的高干,死的时候家产不过五百金;杜周为廷史,只有一匹马,还是瘸的。这种传统,到了清朝,也没有断了种。康熙时大大有名的清官赵申乔,就是一个典型。
赵申乔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,他的清廉程度,历史上大概只有海瑞可以跟他媲美,在担任浙江布政使的时候,耗羡不取(所谓耗羡,即征粮征税过程中多征的部分,名义上是弥补征收过程的损耗,实际上远远超过,往往被官员半合法地占有),连衙门的例行公费,也剩下来,离任的时候封存留给下一任,凭他那点可怜的工资(每年155两),一家大小如果人口不多的话,活是能勉强活下来,但官场的来往应酬肯定是谈不上了。况且,自家布衣蔬食,官服带补丁,同僚看了就浑身不自在。
清廉而且简朴的赵申乔,在当时,却是个人见人怕的“官屠”,从浙江巡抚到湖南巡抚再到左都御史(清代监察部门的头子),一路走来,参掉的官员无数,多半是因为官员那些潜规则下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