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
TOP

古代青楼为何开在考场对门(四)
2011-06-22 14:33:49 来源(剧本网www.juben98.com): 作者:ADGWq 【 】 浏览:3750次 评论:0

,头发都要打散查,衣服夹层都要摸过;盛食物和笔墨文具的是考场统一发放的竹篮,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,使其无法夹带入场;如果一旦发现夹带,夹带人将遭受毒打,捆绑在考场前石柱上示众一月之久,并终身不得参考。进入考场之后,考场即封号栅,须等三天考完之后方才打开。三天之中,考生不能动弹,一切吃喝拉撒,都在两平方米左右的号房内解决。一旦天热之际,号房内屎尿泗流,臭气熏天,在这样的环境下答题做卷,没有惊人的毅力,是很难完成的。因而考场3天,对士子们来说不啻于蹲3天地狱,至放榜之日,他们如释重负,如获重生,到青楼潇洒便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。

  其次,寻找爱情与知音是他们涉足青楼的另外一个原因。既然是读书人,对精神的需求便比一般的百姓高些,因而他们到青楼中来,主要是抱着寻求爱情与知音的目的,肉体之欢倒在其次。需要说明的是,古代士子出门在外,少则半年,多则数年,须忍受青灯墨卷与孤独寂寞,故而特别希望遭逢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的艳遇,他们的这种理想只有在青楼实现。由于远离家庭,又没有家族的“监督”,不用担心给列祖列宗蒙羞,所以出门在外的士子不用承担太多的道德负担。

Tags: 责任编辑:田村卡夫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/5/5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诗词背后的另类大才女 下一篇民国最尴尬的饭局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

业内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