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祸及无辜的百姓。而在古代农耕社会,敌对双方处于长期的战争对峙时,一方面通过战争手段获得敌方的人口和土地,另一方面又需要毫不留情地消灭敌方的青壮男子,以彻底地摧毁对手的战争潜力。比如战国时期,胜利者对失败者所采取的办法,通常是“杀其父兄,系累其子弟,毁其宗庙,迁其重器”。屠杀百姓,被征服者作为一种削弱敌对国力量的必要措施。
上古时代的百姓在战争中如何惨遭屠戮,缺乏文字记载,到了战国与秦汉时期,开始有了屠杀百姓的记录。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》说:秦国是一个摒弃礼仪、靠献上敌方首级立功的国家。谯周在《集解》中解释说:秦国采纳商鞅的建议,将爵位制定为二十个等级,按照军士在战斗中斩获敌人的头颅多少授爵。因此,秦军每次战斗获胜后,便将占领地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,统统杀死。因杀人有功而受赏的数以万计。天下人都称秦国是靠献首级立功的国家,都因此而憎恨它。
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,究竟屠杀了六国多少百姓,史无可考,而被斩首的战败国的将士,史籍中却有一些记载。《史记白起王翦列传》载: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,斩获首级24万,占领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