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升级。“关帝庙”也是自宋代开始在民间日趋增多。明万历四十二年(公元1614年),神宗朱翊钧封关羽为帝,而且敕封其为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”,尊为护国佑民之神;清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,关羽被封为“忠义神武关圣大帝”;康熙皇帝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,亲书“义炳乾坤”匾额;雍正皇帝追封关羽的祖父、父亲为公爵;乾隆、嘉庆、道光对关羽的封号陆续增加,最后成为“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”。
无论是统治阶级表彰还是民间大众的信奉,关羽精神的核心是“忠义”。他为人臣时的忠心耿耿,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,并借此宣扬忠君思想。而他放走曹操时讲仁讲义、有恩必报的态度,也使他“讲义气”的形象深入民心。因此民间流传关公佑卫尽忠尽义之人,而这样的信条在任何文化中都是人们必备的美德,所以儒释道等宗教均将其作为神灵供奉,这使得关公的形象更加显赫。
此外,还有传说指将关公像朝向大门,既可招财进屋,又可镇守门户,阻挡外邪。日久经后人神化,“武财神”之名不胫而走。事实上,商人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