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
TOP

“嗲”是怎么来的?(五)
2011-06-22 14:23:13 来源(剧本网www.juben98.com): 作者:ADGWq 【 】 浏览:4626次 评论:0

是吴语中有“寿星唱曲子———老调”,喻陈词滥调之说。清代松江方言小说《玄空经》开章即套用了《勿入调》、《无腔调》作调门,表明作者写这篇小说的心态和目的。从词文中可以看出,作者的“勿入调”义与勿入流、勿正经相近。《海上花列传》第九回妓女对话:“耐勿入调末,我去教(叫)蒋月琴来,也打耐一顿。”这“勿入调”就有勿正经,尤其是指男女关系不正经的意思了。

人的发声是声带在口腔震荡时所产生,于是,“腔调”初指人的发音、语气等,后又增加人讲话时的神态、肢体习惯动作。

腔调通常义就是人的举止、模样,旧时多用于贬义,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他不随便透露他的情况,连讲话也很小心的,你不是看到刚才那副腔调了吗?”而如今,“腔调”的感情色彩逐渐淡化,上海人欢喜用“依看伊,现在腔调勿要太好喔”,“腔调”已没有贬的意思了。

人在发怒时腔门会比平时高,于是,“上腔”引申而指人在暴怒时言语、语气上对他人不礼貌的行为。如双方争吵时,一方会对另一方讲:“依上啥个腔!”另一方也会反诘道:“依上啥个腔?!”后来,“上腔”又指

Tags: 责任编辑:田村卡夫
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/5/5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恐怖分子是怎样炼成的?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的皇帝“造反”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

业内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