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,写边地风光,“晚节忽变常体,风骨凛然”(《河岳英灵集》)
天宝后仕途不顺与远离家园的落拓飘泊,更驱使步入中晚年的崔颢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启悟。
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心境,一生失意的崔颢登上中唐时的黄鹤楼,不禁百感交集,一气呵成七律《黄鹤楼》。
这首诗集登临、览胜、怀古及生命的玄思于一炉,由神话直面现实,由风景联想心景,纵横交织,气势恢宏,被后世誉为“千古绝唱”!
需要指出的是,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《黄鹤楼》应该是金元至明清时期的版本,而唐宋及元初的版本,尤其是敦煌莫高窟遗存中的《黄鹤楼》手抄本与之有几处出入。
崔颢原诗之尾联应该是:日暮乡关何处在,烟花江上使人愁。而并非大家耳熟能详的“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”。
其“乡关何处”又通常被人们解释为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思乡情怀。说是那一天傍晚,苍烟落照,诗人站在黄鹤楼头,遥望着河南故里发出了“我的家乡到底在